《中國制造2025》助力化工行業提檔升級
來源:天天化工網 時間:2015-07-13
國務院日前印發了《中國制造2025》通知,全面部署推進制造強國戰略。通知的戰略任務和重點為: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,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,強化工業基礎能力,加強質量品牌建設,全面推行綠色制造,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,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,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,提高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。
《中國制造2025》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長期發展規劃,而是兼顧當前和長遠、兼顧戰略和戰術的一個行動計劃。作為中國工業未來10年的發展綱領、頂層設計,《中國制造2025》可以在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的同時,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。這對于對裝備技術依賴度高、眼下正謀求提檔升級的化工行業來說,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。
《中國制造2025》提出了九大戰略任務、五項重點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舉措,還前瞻部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、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、航空航天裝備、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、先進軌道交通裝備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、電力裝備、農機裝備、新材料、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重點突破的十大戰略領域。
為化工行業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帶來契機
全面推行綠色制造;全面推進鋼鐵、有色等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;實施重點區域、流域、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計劃;制定綠色產品、綠色工廠、綠色園區、綠色企業標準體系,開展綠色評價……在《中國制造2025》中,“綠色”散布其間,成為貫穿全文的主色調,同時也為化工行業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帶來契機。
化工產品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,綠色制造顯得格外重要。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,消費者更青睞清潔環保的綠色產品。而化工作為有毒有害行業,綠色制造更顯重要,消費者也更加關注,比如農藥是否殘留毒性、涂料是否含有甲醛、塑料是否安全可靠等。化工產品事關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,產品種類繁多,其他行業難以比擬。因此,行業實現綠色制造的任務也更加繁重和緊迫。《中國制造2025》的出臺,為化工行業盡快實現綠色制造既增加了壓力,也提供了動力。
為化工新材料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
化工新材料作為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不僅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基礎,也是傳統石化化工行業轉型升級和發展的重要方向。新世紀以來,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高新技術的蓬勃發展,為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開拓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市場。2010年我國化工新材料產品產值約1700億元,預計2015年,將超過3000億元,年均增速在15%左右,約為同期GDP增速的兩倍。數據顯示,當前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對外依存度40%以上,部分高端電子化學品對外依存度甚至超過90%。
《中國制造2025》的實施將為化工新材料產業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。新材料既是《中國制造2025》大力推動突破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之一,還是其他九個領域的基礎和支撐。《中國制造2025》五大工程中,工業強基工程提出,要加大基礎專用材料研發力度,提高專用材料自給保障能力和制備技術水平。對關鍵基礎材料的突破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表,這將有力推動化工新材料的發展。綠色制造工程中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,以及大氣、水、土壤污染源頭防治都將為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。
石化化工行業要抓住“一帶一路”戰略機遇,創新發展、綠色發展,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。
為化工行業由大變強指明方向
十三五是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歷史上的新起點,石油化工行業將踏上從石化大國向強國邁進的征程。“創新驅動、質量為先、綠色發展、結構優化、人才為本”是《中國制造2025》提出的基本方針,也是中國制造發展的總體要求。這一基本方針也為石化和化工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。
石化化工行業產業關聯度高,經濟總量大,與經濟發展、國防建設和保障民生關系密切,在我國工業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,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。當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石化生產和消費大國,但行業“大而不強”的問題依然突出,科技創新能力不足,兩化深度融合還有空間,全面推行綠色制造也勢在必行。石化化工行業要切實貫徹落實《中國制造2025》規劃綱要精神,加快推進行業創新發展、綠色發展、提質增效,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步伐,實現從石化化工大國向石化化工強國轉變。
(本篇文章轉發自天天化工網,亞東集團對文章中的言論不負法律責任)